随着餐饮服务业的发展,地下餐饮废水的处理和排放难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、专家、产业设计者的关注。而现阶段用来解决此类问题的油水分离设备存在隔油效果差、自动化程度低、密封性差、工业化设计程度不高、运输通道受限等缺陷。本文将总体介绍设备的发展现状,总结设备运行中的问题,提出油水分离设备发展设计思路,以供探讨。
3. 杂物类别对系统运转的影响;
4. 间隙补偿关键技术的建立;
5. 稳定运转与进水联控关系的建立。
3.2 油水分离与去除系统
油水分离与去除系统做为油水分离设备的核心功能区域,其设计考虑的内容对油水分离的效果影响较大,总结起来主要有:
1. 油水自动分离工艺原理的建立;
2. 影响餐饮废水与动植物油脂分离效果的因素;
3. 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与流体形态控制;
4. 排油方式的选择原则,油脂收集转运系统构建;
5. 油脂在废水中的各形态分析,废水中乳化油去除原理方法的建立;
6. 油脂降解技术(如臭氧、负离子、活性离子等)的试验性研究;
7. 稳定运转与进水联控关系的建立。
3.3污泥排出与处置系统
油水分离设备运转一段时间,箱底部会沉积大量细渣,如:饭粒、碎骨头、鱼刺及腐化物质等,不排出则会减少箱体有效容积,影响水力停留时间,严重的会造成出水流通管道堵塞。采用人工定期排放,涉及人为因素,实际达不到及时清理的效果,所以应采用自动化排出。因油水分离设备多数安装在地下负层,采用人工定期排出收集,含水率大,不脱水搬运劳动强度大、运输成本高,本文依据油水分离设备运行的现状,提出以下研究思路,以最终实现细渣污泥减量化、再利用、资源化的设计运行要求。
1. 细渣、饭粒等小颗粒杂物形态分析与处置设计;
2. 评价污泥长期沉积对餐饮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;
3. 污泥的存在形式与水体流态混合后的分析判断;
4. 排泥方式的选择原则,污泥排出点的选择,收集与转运系统构建;
5. 污泥减量化处置技术的试验性研究;
6. 稳定运转与进水联控关系的建立。